渥太华北京 Ottawa Beijing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北京 美食
查看: 4991|回复: 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(转)武术名家的寿命知多少?

[复制链接]

52

主题

82

帖子

463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463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4-12 21:50:4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武术名家的寿命知多少? (转)

    众所周知,人们习武一是为了防身自卫,二是为了健康长寿;而在那逝去的武林岁月里,腥风血雨的残酷搏斗场面,适者生存的理念、显得犹为突出。因此,各门派武术大师们在不断追求武功的同时,也不忘研究如何养生的道理。因此,何门派武学具有这个优势,也一直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。我引用些陆草著的(
1996年出版《中国武术》)一书,内容以下:
“据统计,自十八世纪以来,50位著名武术家的平均寿命为74岁。其中有2位超过100岁,寿命最长的是河南形意门“马梅虎”活了119岁;其次是太极名家“吴图南”活了100(18851985);另有5人寿命在9099岁之间,具体如下:
1)马兴(形意门)90岁(17551845年);
2)刘万义(形意门)98岁(1819----1918年)、
3)张占鳌(谭腿门)98岁(18171916年)、
4)王子平(谭腿门)90岁(18811973年)、
5)杨禹庭(太极门)95岁(18871982年);
而对自陈长兴(17711853)以来的30位太极高手的统计中,却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仅为65.47岁,在这30名太极高手中,竟然有11人寿命不到60岁,寿命在80岁以上者也仅有5人。”
不知上文统计是否确切,如果属实的话,形意门大师就显得尤为突出。我查阅了形意门有记载的著名大师简介,这种长寿现象也很普遍;以下是我补充的一份形意门前辈名家寿命及武林称号,供大家了解:
一世:李洛能—80余岁(号称“神拳
二世:(1)郭云深—74岁(“崩拳大师不倒翁”)
2)刘奇兰——70余岁(弟子以李存义、耿诚信、周明泰三人为最)
3)宋世荣—78岁(18491927)(“燕形”称绝武林)
4)车毅斋—81岁(18331914年)(“游鼍化险”称绝)
5)张树德—80余岁(以“枪法”最善)
6)刘晓兰—80余岁
7)李镜斋—80
8)李广亨—84岁(18451929年)(人称“试金石”)
9)白西园—具体卒年不详,肯定是高寿(以“巧”著称)
(10)李太和--83岁(1842-1925)“神拳李洛能”公子,有“神拳”之称
以上是形意门始祖李洛能和他弟子们的寿数;可以说他们都是凭借绝顶武功、称雄武林的著名大师;为何他们能有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的高寿?这个问题,似乎只有引用形意门大师刘奇兰一句“养功养道见天真”,才能具有说服力。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现代人来研究和思考。
如果以上大师们还不足以说明问题,那么我再补充些形意门赫赫有名的大师:
1)李存义——七十五岁,(“单刀李”美名)
         2)李奎垣——七十余岁
         3)田静杰——七十余岁,仍能朝夕运动
4)耿诚信——七十余岁身体轻灵,健壮仍似当年,
5)尚云祥——七十三岁(“崩拳大师”称号)
        6)孙禄堂——七十三岁(“神拳太保”称号)
        7)张长发——九十一岁(曾任张作霖东北军武术总教官)
        8)王继武——师从刘殿琛在1986年时已过“百岁”,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锐,
   (9)宋铁麟——94岁,宋世荣侄、宋世德子,(生于1885年6月---1978年8月)

   最有说服力的根据,解放前就己成名和超过七十以上年龄,这些高手是打出来得“名”,身上伤痕累累还能如此高寿?
    如果说人们习武一是为了防身自卫,二是为了健康长寿,那么形意拳可以说是上上之选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4

主题

96

帖子

31万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310550
板凳
发表于 2015-4-13 14:32:10 | 只看该作者
那得好好练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6

主题

131

帖子

31万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310629
沙发
发表于 2015-4-13 05:30:43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gluo88 于 2015-4-13 05:32 编辑

形意养生--长寿 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info@ottawabeijing.org  

GMT-5, 2024-11-26 12:36 , Processed in 0.037296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info@ottawabeijing.org

© 2014 info@ottawabeijing.org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